西山煤电政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奖项
智能电网,顾名思义就是电网自己有思考能力。
为缩短工期开发,应用了许多新工艺,这不仅节省了总建设成本,而且通过延长设计寿命(40年——60年),降低了年折旧费。6、 最大可达到1,450Mwe功率的大容量APR1400,其建设成本比现存1,000MWe级韩国标准型核电149万韩币/KW降低19%,降到121万韩币/KW。
它的最优化堆芯核设计与热水力设计,不仅可保障反应堆的安全性,而且可最大增加燃料的平均放出燃烧度。·安全壳厂房内安装了核燃料再装水槽(IRWST),从而确保了发生重大事故时,热消除源、安全注入系统(SIS)可持续得到冷却水源等诸多措施。目前韩国正建造下一代大容量核电站——新古里3号、4号机组。其主要核心技术是:1、 现存1,000MWe级韩国标准型核电的建设工期是62个月, 而APR1400只有48个月(Nth)。5、APR1400将现存1,000MWe级机组的8%的蒸汽发生器堵管余量提高到10%,从而确保了更加稳定的运行余量。
放射线泄漏频率(LRF)在现存机组是每一个反应堆十万年有一次可能发生,而APR1400的频率是百万年一次。2、APR1400比现存1,000MWe级韩国标准型核电机组,增加了40%的反应堆功率,达到1,400MWe。尹成杰给出了一组数据:工程使当地农民每年增收9000万元,产生的 6000多吨草木灰能作为优良钾肥还田,发电厂的余热用来给城市居民供暖。
山东单县建成的2.5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厂的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远远小于风能、太阳能。相比起来,生物质能项目虽然能带来不错的效益,但投资偏小。但只有1/3的秸秆被粗放式利用:用于烧火做饭、取暖、饲料等
相比起来,生物质能项目虽然能带来不错的效益,但投资偏小。其他5亿吨多的秸秆被白白浪费。
但只有1/3的秸秆被粗放式利用:用于烧火做饭、取暖、饲料等。全国人大常委刘锡荣则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生物质能发展中存在技术跟不上的问题。减排的二氧化碳指标拿到国际市场上出售,每年还有120万欧元的收入。生物质能和另外两种能源的区别还在于,风能和太阳能主要依赖企业推动,但秸秆发电则需要政府主导,因为农户不可能主动找到政府发展生物质能。
尹成杰分析认为,风能、太阳能项目金额大,动辄几亿乃至几十亿,有利于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因此得到的扶持大。可再生能源不要形成只是风能、太阳能的印象。尹成杰给出了一组数据:工程使当地农民每年增收9000万元,产生的 6000多吨草木灰能作为优良钾肥还田,发电厂的余热用来给城市居民供暖。全国人大常委孙文盛同意尹成杰的说法,并提出应该在可再生能源的定义、原则、规划等方面,把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同等对待,提高后者在这部法律中的地位。
在《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中,与风电、太阳能相比,有关生物质能的篇幅较少。他建议,在修改可再生能源法时,应从资金、政策上进一步强化生物质能的扶持力度,并对草案内容提出修改建议,坚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并重发展,并注意扶持有利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带动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质能的发展。
如花了很多钱修建的沼气池,因为不会用,不会管理、维修,最后停掉了。在今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时,全国人大常委尹成杰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生物质能源材料的生产大国。他提出,要发展生物质能,不光要有政策支持,也要在售后服务上跟进。但这样的案例并不多,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远远小于风能、太阳能。山东单县建成的2.5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厂的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每年生产5亿多吨粮食,产生7亿多吨的秸秆院长肖世杰表示,将聚集优势科研资源,加大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力度,实现智能电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在政策、投入等方面明显倾斜。发展智能电网既是电网运行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需要,更为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南京这一基地,锁定的目标是国际领先、世界一流。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奠基,把国网电科院的智能电网产业推向了全新阶段。
到2012年,国网电科院的智能电网年产值将达300亿元。这个项目占地1000亩,计划投资100亿元,是国内第一个以智能电网自主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关键产品检测为核心的科研产业基地。
到2015年,南京力争建成千亿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基地将构建1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和10个研发实验室,实现智能电网的发、输、配、变、用全覆盖。据国网电科院研发中心主任姚建国介绍,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都刚刚起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在江宁奠基。
产业化方面,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清洁能源发电自动化及测控等六大产业板块的协调发展。据测算,智能电网建成后,我国一年节约的煤炭相当于现有发电用煤的一半,减排二氧化碳4.8亿吨左右。
与此同时,基地还将与国际著名机构对标,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世界一流的检测试验机构。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也给南京和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测算,智能电网建成后,我国一年节约的煤炭相当于现有发电用煤的一半,减排二氧化碳4.8亿吨左右。我国高度重视智能电网发展,在政策、投入等方面明显倾斜。
据国网电科院研发中心主任姚建国介绍,智能电网在全球范围内都刚刚起步,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同处在一条起跑线上。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奠基,把国网电科院的智能电网产业推向了全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也给南京和全省创新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院长肖世杰表示,将聚集优势科研资源,加大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力度,实现智能电网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12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南京)基地在江宁奠基。产业化方面,用4年左右时间,实现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清洁能源发电自动化及测控等六大产业板块的协调发展。
到2012年,国网电科院的智能电网年产值将达300亿元。这个项目占地1000亩,计划投资100亿元,是国内第一个以智能电网自主技术研发、核心装备制造、关键产品检测为核心的科研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基地还将与国际著名机构对标,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旗下世界一流的检测试验机构。基地将构建1个研究中心、8个研究所和10个研发实验室,实现智能电网的发、输、配、变、用全覆盖。